当前位置:新闻业务参考首页 >> 特约专稿 >> 媒体人心声
媒体人心声
2013年03月  作者:  来源:新闻业务参考  浏览次数:130    责任编辑:xwywck


    著名记者范长江曾说:“新闻记者之所以可贵,除了有正确政治认识与坚贞的人格而外,就是要有丰富的知识。这个知识,既要博,又要精。”他还强调:“新闻记者不是有了一支笔,就可以信口开河,也不是会有什么天才记者,而是要有终身不停的刻苦学习”,“然而就整个新闻界言之,学习环境与风习都太薄弱了。时代进步得太快,我们不加紧学习,是无论如何赶不上的……”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谭文瑞在谈到新闻工作者的本领时说:“我国一些新闻界前辈的成功经验证明,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应当是一个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杂家’和‘多面手’,既长于采访报道,又善于撰写评论,也熟悉编排组版,一专多能。”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安岗,如今已望百,但其精神依然年轻,他说:“我退出了报纸领导岗位,我不会退出新闻事业”;他认为:“枯燥的报纸,是由枯燥的总编辑决定的”,“你想办好报纸,光坐在办公室啃稿子,那是不行的”。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在一次讲课时说:“基层宣传报道最要讲实际,通讯员写稿往往喜欢拉开架势做‘大文章’,所写的不是‘硬信息’,往往是‘硬宣传’过于拔高、戴高帽,这都是不好的倾向。你们写稿时,不管是发在厂报上,还是往外投稿,都不要夸大其辞,而是要留有余地。在宣传鼓劲的同时,基调要平实、亲切、可信,这才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只有这样,你们写出的报道才鲜活、客观、有力。”

    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安子贞说:“改革开放事业,在深化,在扩展,新闻工作和社会实际紧密相联,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闻界同仁需要‘深入、深入、再深入”,“学习、学习、再学习”,把根基打得更坚实一些,思想境界再上一个高度。这有待于继续作艰苦的奋斗,以使把报纸编辑得更好一些,文章写得更漂亮一些。

    中央电视台台长、光明日报原总编辑胡占凡在谈到“走转改”活动时说:“我在走基层的过程中深有感触。我本来就是在农村长大的,但工作环境、职责的变化,使我离基层、百姓越来越远。如今,这项活动让我能‘零距离’地感受群众对党的无限深情,体味他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我从内心有一种归属感。”

    中国青年报总编辑陈小川说:“中国青年报在60年的历程中,始终与时代同行。新闻是历史的草稿,但并不必然能够记录历史的深沉与壮丽;媒体是时代的窗口,但并不必然能够展现时代的方向与精神。历史和时代的脚步常常是轻轻的,只有敏锐者才能‘于无声处听惊雷’;历史和时代的前进往往是艰巨的,只有坚毅者才能跟随时代召唤,推动历史进程。”

    文汇报总编辑助理、专刊部主任缪克构说:“所谓‘专业精神’,不仅包括优秀的专业技能,而且包括一种对工作极其热爱和投入的品质,对自身职业所担当的社会责任极其出色的践行。在新闻领域,这样的专业精神如今也已经被稀释、被弱化,甚至被淡忘了——一部分记者成了网络信息的下载者、统发稿的二传手、通讯员的‘小跟班’。正因为此,今天重拾新闻的专业精神、敬畏记者的社会责任,显得更为紧迫与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