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发现属于“无心插柳”,而采写新闻精品离不开“有意栽花”。新闻策划即是一种“有意栽花”。新闻策划须“三管齐下”:增强创优意识、把握舆论导向、讲究宣传艺术。
增强创优意识
增强创优意识,即致力于运用科学分析的眼光去看待社会各类新闻现象,运用基本理论钻研具体事物,从中发现某些特殊规律,把作品写得富有前瞻性、穿透力、感染力。
2003年初夏,笔者到邵阳县采访,该县正在推行“领导干部辞职制度”,这是一件重大新闻。但领导干部制度改革是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不可轻易发稿。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收集素材,挖掘事物的深层次背景及丰富的内涵,笔者对这一重大题材进行了精心策划,从而使这篇新闻报道有了重大突破,靠“快”“新”“深”胜人一筹。
2003年7月19日,《邵阳日报》头版头条刊登《邵阳县率先推行领导干部辞职制度》后,8月4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四项辞令直指“太平官”——湖南邵阳整治干部不作为》的文章;11月11日《人民日报》“党建周刊”头条刊登《邵阳当不好“官”就下台——聚焦领导干部辞职制度》一文;12月1日新华社刊物刊登邵阳在全国率先推行领导干部辞职制度的专稿;12月13日中央电视台进行专题报道;《湖南日报》《南方周末》、湖南卫视等媒体相继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在全国产生了轰动效应。
把握舆论导向
新闻媒体每天向社会提供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活等方面海量的信息,每一件新闻作品无一不体现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抨击什么,这种舆论导向,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起着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新闻策划把握舆论导向显得尤为重要。
新闻策划把握舆论导向,要从政治角度来分析评判,是否突出了指导性与思想性。只有确保舆论导向的正确,才能体现新闻策划及其作品的真正价值。在当今改革大潮中,地方党报记者必须增强政治敏感性,要特别提防那些投机钻营的腐败分子,不要为假象所迷惑,被表象所欺骗,使疑点更可疑;必须旗帜鲜明地揭露批评假恶丑,激浊扬清、扶正祛邪,分清是非、伸张正义。
2010年初,原全国人大代表、城步苗族自治县原县委书记吴艺珍因滥用职权、受贿落马。吴的女儿在网上开博客为“清官”父亲鸣冤,42名人大代表举着横幅游行为吴集体叫屈,当时被网络及一些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轰动全国。笔者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深入采访,搜集大量素材,充分发挥地市党报的权威作用,及时采写《权与法的较量》一文,详尽地披露了吴滥用职权、收受贿赂的犯罪事实,并配发相关法律条文,对该事件进行解读,“疑点”被释,传言即逝。这篇通过精心策划出来的独家新闻在2010年2月12日《邵阳日报》见报后,相继被《检察日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报刊网络转载。
讲究宣传艺术
讲究宣传艺术,就是要求记者在采写新闻作品过程中努力做到:立意要高,开拓要新,要“大处着眼,小处着笔”,立足于从“三贴近”层面来精心选择新闻角度,增强可读性。还要着眼从受众关注、应知、未知的角度切入,力求言简易赅、生动活泼。这就要求新闻记者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准确把握群众脉搏,要从群众关心的话题入手,用群众语言去宣传党的主张,使群众感到亲切,入情入理,乐于接受,创造出群众喜闻乐见、多姿多彩、生动感人的精品力作。
笔者采写的《兴药富民传佳话——记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新邵潭溪镇农办主任周述政》,在2004年10月31日《邵阳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文内的主人公是一个老典型, 为什么采写老典型的新闻报道也能获湖南省新闻奖?主要是在讲究宣传艺术、优化报道方式上有新突破。
全文采用现场新闻的表现手法:国务院总理接见周述政时说:“你是最基层公务员的代表”;周述政回顾自己成长历程时说:“我是大山的儿子”;依靠种药致富的老百姓说:“碰上周师傅,是我们的福气”;记者采访后赞叹:“他是公务员的楷模”。笔者就是采用这四句话作为文内的四个小标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传佳话”,用鲜活生动的新闻事实,记录了周述政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智慧力量、心血与汗水倾注在“兴药富民”上,展示了“人民满意公务员”的风采,奏响了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而无私奉献这一时代最强音。▲
(作者为邵阳日报社副总编辑)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