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记说事首页 >> 特约专稿 >> 胡乔木、李庄、田流、金凤等谈办报体会
胡乔木、李庄、田流、金凤等谈办报体会
2013年01月  作者: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305    责任编辑:瞧瞧

    
      胡乔木在上世纪50年代一次评论报纸时说:“采写新闻不光是练习观察,更要紧的是练习表现。新闻表现是既要迅速,又要准确,既要简练又要鲜明,这是艺术,缺了哪一项都不成。你们只要经过一段学习采写新闻的路子,就能找到一种迅速准确简练鲜明的表现方法。采写新闻的妙处就在这里。”

      著名记者田流在谈到如何提高写作水平时曾说:“要经常总结自己的经验,哪一篇写得好一点,哪篇写坏了,哪篇刊用了,哪篇不能刊用,哪篇读者反映较好。哪篇又反映不好。有什么成功的经验,今后要继续发扬?有什么失败的教训,今后要力求不再重复?向自己学习,是一种最切实的学习。”

      著名人民日报记者金凤谈自己经历时回忆道:“我于1948年到人民日报当记者时20岁,刚从清华大学出来,在人民日报记者中是最年轻的一个,真正是‘小字辈’。人民日报这些名记者都是我的老大哥,李庄、田流同志更是我的上级。报社这些名记者的佳作和他们的采访、写作经验是我业务学习的最好老师。李庄同志是我的第一位上级,他带着我学会采访、写作。他说的‘每篇文章必须至少有一个闪光点’,使我每下笔必苦思如何找出和写出‘闪光点’。”

      老报人徐铸成先生曾说:“新闻队伍这些年输人了不少青年人,除了政治素质有待提高外,业务素质的提高也是迫在眉睫的事。就说上海的几家报纸吧,细心的读者每天都能挑出五六个差错。其中既有事实出入的问题,也有时间、地点的差异,还有错别字等。我一直认为记者应是‘杂家’,要具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丰富的知识,当然也要有挥洒自如、得心应手的文字技巧。许多笔走春秋的著名记者,都是经过反期的买实践锻炼,文章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李庄回忆说:“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四分之三以上的篇幅是关于战争、生产、教育的新闻,通讯,主要通过事实的叙述报道,扬善抑恶,是是非非;文章多为群众欢迎的‘豆腐块’,绝少长篇大论。文风是朴素真实,开门见山,很少套话。”

      著名记者郭小川在谈到观察时讲道:“要选择,就要观察。经过观察和没经过观察的描写是不同的,小孩子写作文常用‘蔚蓝的天空’、‘金色的大地’,这是未经过自己观察的东西,是从别人那里抄来的。经过自己观察的东西,就可以抓住一些特点,对表现当时的环境就会更有力量。”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米博华在《人民日报记者这样写新闻》一书序言中写道:“记者要勇于担当。记者可以干得安逸,也可以干得很辛苦;记者可以干得很平庸,也可以干得很豪迈。安逸是说,对周围的事物漠然视之,对是非曲直无动于衷,那么除了写些送来迎往、春种秋收的应景之作,几乎无事可干。平庸是说,拿了人家好处就滥捧,把记者职业当成为稻粱而谋的饭碗,就难有成功,也不会受到尊重。”

      老报人王芸生先生在谈到新闻记者这个职业时说:“新闻记者这种职业,就现在的情形来看,似乎人人都可以干,但是要干的尽职却不是一件容易事。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他需具备几种异乎常人的条件:有坚贞的人格,强劲的毅力,丰富的学识;对于人类,对于国家,对于自己的职业,要有热情,要有热爱,然后以明敏的头脑,热烈的心肠,严谨的操守,兢兢业业地为人类、为国家,尽职服务。”

      在谈到记者的职责时,他说:“真实地记出你所见到的事,勇敢地说出你心里的话,可以无愧为一个新闻记者了。敢说,敢做,敢担当,是报人的风度;敢记,敢言,敢负责,是报人的作风。” “要努力做一个有灵魂的新闻记者,这样才无愧于‘无冕之王’的称号;否则的话,你就可能是一个‘无魂之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