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记说事首页 >> 新闻摄影 >> 摄影创作中的急功近利心态
摄影创作中的急功近利心态
2012年12月  作者:崔毅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瞧瞧


     我们从事摄影创作活动,不能不研究摄影创作的心理状态,这是进行摄影创作活动的前提,对摄影作品质量的好坏也会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摄影创作心态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摄影作品的优劣高低,折射出摄影家的人格精神。

     最近几年,随着各类影赛和流行书风的兴起,急功近利的心态已经成为我国摄坛上的一种时疫,成为一些人从事摄影创作的心理障碍,现已严重影响了摄影创作的正常运行。笔者经多次反思,对急功近利心态试作如下剖析,以求教于诸位摄影同道。


     摄影创作存在着抒情性和功利性两个本质特征,具有审美和实用两个方面的功能。

     摄影的抒情性,是由其审美功能决定的。摄影作品不仅要表现人物、景物、事件,而且还要透过可视的形象把内心情感表达出来。好的作品源于作者独特而深切的感受与理解,能够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去真心地表现山山水水、一景一物,借助自然平常的景致去抒情写意,托物言志,把心中的喜悦、忧愁、怨恨、思慕、追求、不平等心态抒发出来,使自然景物得以升华,思想情感得以延伸。

     而摄影的功利性,则是由其实用功能决定的。人在现实社会中生活,所作所为都会带有主观上的目的性。摄影既然有实用的一面,摄影创作活动也会有它的目的指向:或自娱,或出售,或参赛,这样就蒙上了一层功利的色彩。

     摄影的抒情性和功利性既对立又统一,既互相联系又互相排斥。艺术至上者的创作视功利如洪水猛兽,而完全不带功利的摄影创作活动在现实中又是不可能存在的,这就使摄影创作的心理状态始终在抒情与功利之间游移、碰撞。还有摄影成才的长期性,也会使一部分作者难以忍耐寂寞而倾向于功利,希望在短期内速成,忽视了基础和学养等各方面的锤炼,于是便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建国50多年来,随着摄影的普及应用,使得摄影终于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成了纯艺术的抒情性,走向展厅并衍生出追求视觉上的刺激性、参与上的大众性、入选影展的竞争性和心理上的功利性等种种现代意识,这是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在摄影创作这一文化形态上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

     当代的各种影赛机制为繁荣我国的摄影创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其上万元奖金诱惑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摄影作品进入市场和拍卖会成为商品,使得摄影与金钱利益的关系较之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密切。在这种情况下,摄影创作的目的动机便起了变化,摄影创作心态也随之发生改变。摄影的抒情性被抑制、被弱化,功利性明显地凸现了出来。摄影的创作心态为适应展览和参赛的需要,在入展获奖的残酷竞争中严重失调。许多摄影作者已经由“闲心 ”转变为“用心”,由修身养性、抒情遣意的平常心态转向不择手段地追求展览效应,追求名利和自我价值的急功近利心态上去。这种心理上的急功近利使人目光短浅,急于求成,一味奢求于短暂的成功。从长远上看;这既不利于我国摄影创作的发展提高,也不利于出摄影精品或摄影大师。


     当前,摄影创作上带有急功近利心态者,大致分存在或兼有如下几种状况:
      (一)、了解肤浅,对摄影本体认识模糊。从事任何一种艺术,除了热爱它并持之以恒地勤学苦练之外,还要对它的基本概念、性质功能、各种技法、历史沿革、本行名家、流派特点、主客体和相邻学科的关系,以及创作规律等方面,有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这样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探索而不致走向偏差,摄影这门艺术尤其如此。

     对摄影的认识,不少摄影作者长期以来都是比较模糊的,一般人认为,摄影就是照相。这种多年来形成的误解虽然不能说错,但至少是极为片面和肤浅的。即使一些已经学了十几年摄影的人,也未必能准确地阐述摄影的概念,更不用说深入到本体中各个层面去认识摄影了。一些作者对摄影最基本的概念还未弄明白,就抓起相机去搞创作,其结果必然会可想而知。

      (二)、学养不足,知识底蕴浅薄。摄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与哲学、文学、美术、音乐、历史、地理、气象和心理学等学科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但许多作者对此认识偏颇,见闻不广,学识不富,以为学摄影只要会“咔嚓”,把照片拍漂亮就可以了。平时很少读摄影书甚至不读书,只是片面地追求摄影技法,一门心思只放在如何能入展、获奖上。创作时尽是别人怎么拍我就怎么拍的老一套,不会自主地独立进行摄影创作,作品不合参展要求,存在着手法雷同,缺乏新意,缺少深度和广度的挖掘等现象。摄影外功的欠缺,学养的浅薄,使得不少摄影作品文化含量偏低,内涵肤浅,品位不高,这是当代许多摄影作者的通病。

      (三)、技法单调,对基本功的刻苦磨练少。摄影是一门技术操作性很强的艺术,其器材更新换代之快,风格流派之多种多样,表现手法之丰富多彩,是其他艺术门类难以相比的。有的人即使学了一辈子摄影,也未必能达到一个真正摄影家的要求,由此可见,要掌握艺无止境的摄影技法,是一件活到老学到老的事情。

     现代许多摄影作者的技法修炼功夫远远不能与张印泉、郎静山、陈复礼等大师相比。一些摄影作者基本功不过硬,没掌握纯熟的技法,有时只能靠“后期制作”来掩饰功力的欠缺与不足。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和物质诱惑也会促使许多作者心态浮躁,难以静下心来去磨砺技法,还未“钻进去”,便急着“打出来”,在构图布局上不遵循法则,精彩瞬间上捕捉不到位,创作技法上毛病百出,拍出的摄影作品失误过多,矫揉造作;或有形无神,华而不实,与摄影精品的要求相差很远。

     (四)、盲目追风,参赛不遗余力。各级各类摄影展览,还有诸如评等级的活动,是一种客观存在。有的作者比较理智,会有选择的量力参加。但一些作者不是重在平时积累,厚积薄发择优而用,而是逢展必参,为展览而创作,成了“参赛专业户”。

     这类作者读征稿启事比读摄影理论书籍要认真仔细得多,时时揣摩评委喜好,追随流行风而不惜放弃原来所学,甚至不择手段去模仿、剽窃他人作品,为参赛入选花费了大量的精力。频繁的展事使这些人心浮气躁,疲于应付,根本无法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钻研一点摄影学问。

     还有一些作者,端起相机不久就想获奖、出书、当大师,水平不够便急于成名。他们想方设法包装自己,托人走后门,请人拉关系,想让自己作品尽快获奖,这些都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从这几种情况来看,急功近利心态已使不少作者迷失方向,走入歧路,成为摄影创作心理上的一大障碍。

     作为社会人的主体,必然地在一定的社会中生活,他的心理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急功近利心态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摄影的功利性质是由它的实用功能引起的。尤其是在当代,摄影作品通过进入市场和拍卖会,商业价值日益增高,导致摄坛纯洁的空气被铜臭味所污染。金钱名利的诱惑与影响,使得一些人参与摄影创作的动机和心理发生裂变、扭曲。同时,当代文化大环境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如快餐文化之类的负面作用也渗透到摄影创作领域,影响了相当的一部分摄影作者。这是急功近利心态产生的外在因素。在摄坛上,一些名家、大师的“名人效应”和国内各种类型影赛中获奖者名利双收的荣耀,也使那些初涉摄影和学摄影多年的作者异常倾慕,努力仿效,渴望早日成名成家,发笔大财。  

     作为一个摄影作者,学习摄影虽为余事,但其所耗费的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也是惊人的。一些经济不宽裕的摄影作者更是节衣缩食,方能勉强应付一些摄影创作活动的需要。这些普通作者痴迷摄影,对创作很自觉、很投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作成就总是不大,心理上难免产生一种急躁的情绪。在讲究实惠和经济效益的今天,他们也渴望在摄影创作上能尽早得回一些补偿,尽快实现自己企望的人生价值,这其实也无可厚非。从人性的另一面来说,名利之心,人皆有之。古语曰:大丈夫当成家立业。立业,即是成名。学摄影的人也是如此,谁也不甘心让自己辛苦追求多年而总是默默无闻,谁都想让自己早日扬名于世。这是急功近利心态产生的内在因素。环境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定艺术需要向一定艺术动机的转化,急功近利心态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滋生、蔓延的。

     前面提到,摄影具有抒情性和功利性两个本质特征。在任何时候,摄影艺术的创作过程都不能违背抒情第一、功利第二这个先后顺序,这可以说是摄影艺术的创作规律。摄影家的创作纯粹是为了艺术,为了抒情,他的心灵必须有最大的自由和对名利的淡泊与超越,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摄影创作中,借助相机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才华。他将自己的欢乐或愁苦通过摄影艺术手段变成作品,作品表现的人景物乃至点画线都充满了感情和生命力,这个过程中完全没有一丝功利的成分在内。郎静山的集锦摄影、陈复礼的风光摄影作品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绝唱,其成功之处即在于此。
 
     急功近利者恰恰相反,他们的创作过程是先有功利目的(参展或应酬),然后再搜索枯肠去“抒情”。有了利害得失的羁绊,摄影创作便会为名利所困,无论拍出多少“得意之作”,都难以得到社会和历史的认可。因为这违反了艺术创作的规律。这也是当代摄影创作难出精品的症结之一。


     古人论艺术,重在“品高学富”、“心正品佳”。品高即思想道德品质高尚,修养深厚,其作品格调自然高迈超逸。人品高者其心必正,心正则创作的指导思想便一心为艺,无欲无求,创作出的作品必然超凡脱俗,这和今天党和国家对艺术家“德艺双馨”的要求是一致的。

     摄影是心灵的艺术,最本质的创作思想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这就要求广大摄影工作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创作思想,清心寡欲,以平常的心态来进行摄影创作。

     急功近利心态在当今摄坛已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而且还可能产生蔓延传染的趋势。因此,每一个摄影作者都应该对这种不利于摄影创作的心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努力消除和遏制创作心理上的障碍,力戒浮躁,坚持“重基础、重学养、重品格、重个性”的正确方向,以健康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蓬勃发展的摄影创作活动中,多拍佳作,多出精品,为繁荣和中国摄影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