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记说事首页 >> 编采技巧 >> 吴国华:面对新媒体,还需“淡定”
吴国华:面对新媒体,还需“淡定”
2012年12月  作者:吴国华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0    责任编辑:瞧瞧
 
  报纸有没有末日,尚无定论。但目前中国的现实,是新媒体的大冲击已过。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中国报业发展已趋稳,在经历了金融危机期间的短暂滑落之后再度扬升。这表现在:一是新媒体对报纸读者的分流趋势已变稳定,在三四线城市报纸读者规模还呈上升趋势。二是近几年报纸广告占广告总体比例呈下降趋势,但报纸广告仍然保持增长,尤其是2010年,报纸广告的增长率甚至超过电视广告总体的增长率。

  报纸的冬天似乎没有那么快来临。

  新媒体是“朝阳产业”,发展潜力自不待言。报纸也未必是“夕阳”,尤其是中国报业,报业产业化只是十几年的事情,今后还有一段不短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国报业仍有活力。

  新媒体发展到今天,与报纸的关系也渐趋清晰。两者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不是有了新媒体就没了传统媒体。

  物有所长,必有所短。媒体和自然界的物种一样,存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不存在所谓的全能媒体。新媒体传播及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但找到有价值信息的难度变大,权威性不够,阅读受设备限制,区域聚焦不力。而报纸,特别是城市报纸先天具备这些优势,这些是新媒体一时难以取代的。事实上,新媒体在区域城市中发力一直不太成功。

  报业在发展新媒体上的探索是必要的,希望能从单一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转变。同时报业也需要借鉴新媒体的“长处”,研究新媒体的“短处”,推动报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但这不意味着报业非转型成新媒体不行。

  发展新媒体,不能盲目跟风,要先想清自己想要的。不是新媒体每出现一次创新,报纸就非要一哄而上,深恐“输在起跑线上”。不幸的是,这正是国内许多报业面对新媒体的真实表现。结果呢?每家报社都堆砌着一大堆新媒体的“烂尾”项目。

  对待新媒体,我们要“淡定”。

  有危机感是好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压力,才有改革,这正是我们改革发展的良好契机。当然,我们不能因压力过大而心生浮躁甚而心灰意冷地只看着新媒体发展,而应静下心来,从内容到版式,从公信力、可读性到服务性,扎扎实实地做好报纸本身。

  (吴国华  广州日报社资料室主任兼滚动新闻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