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老记说事首页 >> 新闻业务参考 >> 传统媒体管理和“鞍钢宪法”
传统媒体管理和“鞍钢宪法”
2012年12月  作者:杨善顺  来源:本网  浏览次数:199    责任编辑:瞧瞧


     现在传统媒体的管理与很多工厂的生产流水线十分类似。就报纸而言,通过采、编、校、审、印等环节,生产出标准化的产品,然后通过发行渠道送到读者手中。在这一过程中,记者、编辑、校对、审读……当然还包括其他人员,比如部门主任、质量考核人员等,都是生产流水线上的“螺丝钉”,每人各司其职,各管一段。

  当然,报纸的生产与工厂的流水线也有很多不同,比如,流水线上的产品是一模一样的,而报纸内容每天都不一样;记者自由活动的空间很大,不会像工人一样每天重复机械式劳动;报纸产品凝聚着采编人员、经营人员等的智慧和心血,和工人纯体力劳动不一样。尽管有很多不同,但目前传统媒体的管理在本质上仍是一种流水线式结构,其特征是:新闻报道的规则化,版面设计、节目制作的模式(块)化,媒体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媒体格局发生了变化,新的媒体形式不断出现,对受众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传统媒体以一种产品包打天下的时代显然已经过去,僵化的大规模生产已经远远不能充分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传统的生产流水线式的管理也日渐成为媒体变革的障碍——受众正在从大众变成分众和小众,大规模生产出的媒体产品,浪费严重,增长乏力,边际效益递减。

     另外,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固然可以快速提高产品数量,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质量远比数量重要,一篇有分量的稿件远比无数垃圾信息更重要。许多传统媒体急不可耐地向全媒体转型,对新技术顶礼膜拜,却忽视了对更深层次内容的创造。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形式和技术的创新固然重要,但内容才是真正的王道。

  笔者偶然想起“鞍钢宪法”,“鞍钢宪法”的主要内容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即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抛开当时的政治因素,就其管理的核心内容而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罗伯特·托马斯教授曾评价这是“全面质量管理”和“团队合作”理论的精髓。

  在上个世纪60年代,鞍钢能把一个企业的经验做法上升到“宪法”层次,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在媒体管理中,如果我们能借鉴“鞍钢宪法”中关于“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积极成分,对于提高管理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在传统媒体的运营中,记者、广告业务员、发行员是离读者最近的一线员工,他们最能了解读者阅读兴趣的变化,也最能了解读者的感受。如果他们能够参与管理,如同一根根毛细血管把外界的各种信息带回到“媒体的心脏”,给决策者更多的参考,无疑会增加媒体的贴近性,减少媒体决策的失误。

  值得我们思考的还有“鞍钢宪法”中体现出来的人性关怀。生产流水线把人异化为“机器”,长期从事机械工作对人的身心摧残是巨大的,如同在一个部位不停地折弯钢板,其结果是迅速导致钢板断裂。生产流水线的管理方式也使大量媒体从业者身心疲惫。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能进行“两参”或“三结合”,把媒体从业者从机械式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来说,肯定是大有裨益的,也必将大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作者为新疆经济报社总编室主任 )